路由信息协议rip工作在
路由器设置和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如果您是新手,本文将为您提供实用的操作指南和技巧。
本文内容目录一览:
- 1、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什么?
- 2、RIP协议的工作原理
- 3、RIP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 4、“RIP、OSPF、BGP”这三个动态路由协议在工作原理上的区别是什么?
- 5、RIP路由协议工作在那一层啊?是网络层还是应用层呢?
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什么?
路由信息协议(RIP) 是内部网关协议IGP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协议【1058[1]】。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其最大优点就是实现简单,开销较小。
但RIP的缺点也较多。首先,其限制了网络的规模,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15(16表示不可达)。其次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路由器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开销也就增加。最后,“坏消息传播得慢”,使更新过程的收敛时间过长。因此对于规模较大的网络就应当使用OSPF协议。然而目前在规模较小的网络中,使用RIP协议的仍占多数。
中文名
路由信息协议
外文名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类型
内部网关协议IGP
应用
计算机行业
信息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缩写:RIP)是一种使用最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IGP)。(IGP)是在内部网络上使用的路由协议(在少数情形下,也可以用于连接到因特网的网络),它可以通过不断的交换信息让路由器动态的适应网络连接的变化,这些信息包括每个路由器可以到达哪些网络,这些网络有多远等。 IGP是应用层协议,并使用UDP作为传输协议。
虽然RIP仍然经常被使用,但大多数人认为它将会而且正在被诸如OSPF和IS-IS这样的路由协议所取代。当然,我们也看到EIGRP,一种和RIP属于同一基本协议类(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但更具适应性的路由协议,也得到了一些使用。
历史
Xerox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是IP所使用的第一个路由协议,RIP已经成为从UNIX系统到各种路由器的必备路由协议。RIP协议有以下特点:
(1)RIP是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协议即内部网关协议,使用的是距离矢量算法。
(2)RIP使用UDP的520端口进行RIP进程之间的通信。
(3)RIP主要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RIPv1协议的具体描述在RFC1058中,RIPv2是对RIPv1协议的 改进,其协议的具体描述在RFC2453中。
(4)RIP协议以跳数作为网络度量值。
(5)RIP协议采用广播或组播进行路由更新,其中RIPv1使用广播,而RIPv2使用组播(224.0.0.9)。
(6)RIP协议支持主机被动模式,即RIP协议允许主机只接收和更新路由信息而不发送信息。
(7)RIP协议支持默认路由传播。
(8)RIP协议的网络直径不超过15跳,适合于中小型网络。16跳时认为网络不可达。
(9)RIPv1是有类路由协议,RIPv2是无类路由协议,即RIPv2的报文中含有掩码信息。
RIP所使用的路由算法是Bellman-Ford算法.这种算法最早被用于一个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当时是作为ARPANET的初始路由算法。
RIP是由“网关信息协议”(Xerox Parc的用于互联网工作的PARC通用数据包协议簇的一部分)发展过来的,可以说网关信息协议是RIP的最早的版本。后来的一个版本才被命名为“路由信息协议”,是Xerox网络服务协议簇的一部分。
RIP协议的工作原理
RIP协议是一种典型的距离矢量协议,它使用的也是距离矢量算法,该算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进行路由更新时传递路由表。RIP协议的度量值是以跳数来计算的,即每经过一跳,度量值就会加一,这样的度量值计算并不符合当前的网络环境,因为当前带宽爆炸性的增长,可能会导致RIP选择了次优路径。RIP的最大网络直径为15,也就是说RIP协议所能传递路由信息的最大跳数就是15跳,超过15跳就表示不可达。RIP协议作为典型的距离矢量协议,它的防环机制有两种:水平分割和毒性逆转,简单来说,水平分割就是从一个接口接收的路由更新,不会再从该端口发送出去。毒性逆转则是从一个接口接收的路由更新,会再从该接口发出去,但是会将其置为不可达状态(16跳)。RIP协议默认会进行自动汇总(有类路由协议),即传输的路由条目会自动进行主类的汇总,这样会导致路由条目不精确,后续RIP协议为了解决该问题,将RIPV1升级为RIPV2,V2版本不仅支持手动汇总,使路由条目传递更加精准,而且将路由更新方式从V1的广播变成了V2的组(224.0.0.9),提升了路由更新效率。
RIP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1 、初始化——RIP初始化时,会从每个参与工作的接口上发送请求数据包。该请求数据包会向所有的RIP路由器请求一份完整的路由表。该请求通过LAN上的广播形式发送LAN或者在点到点链路发送到下一跳地址来完成。这是一个特殊的请求,向相邻设备请求完整的路由更新。
2 、接收请求——RIP有两种类型的消息,响应和接收消息。请求数据包中的每个路由条目都会被处理,从而为路由建立度量以及路径。RIP采用跳数度量,值为1的意为着一个直连的网络,16,为网络不可达。路由器会把整个路由表作为接收消息的应答返回。
3、接收到响应——路由器接收并处理响应,它会通过对路由表项进行添加,删除或者修改作出更新。
4、 常规路由更新和定时——路由器以30秒一次地将整个路由表以应答消息地形式发送到邻居路由器。路由器收到新路由或者现有路由地更新信息时,会设置一个180秒地超时时间。如果180秒没有任何更新信息,路由的跳数设为16。
5、 触发路由更新——当某个路由度量发生改变时,路由器只发送与改变有关的路由,并不发送完整的路由表。
扩展资料:
RIP的特点
1、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如果两个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不经过另外一个路由器,那么这两个路由器是相邻的。RIP协议规定,不相邻的路由器之间不交换信息。
2、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3、按固定时间交换路由信息,如,每隔30秒,然后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也可进行相应配置使其触发更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由选择信息协议
“RIP、OSPF、BGP”这三个动态路由协议在工作原理上的区别是什么?
“RIP、OSPF、BGP”这三个动态路由协议在工作原理上的区别:BGP是自治系统间相互访问所使用的,它涉及到ISP运营商;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它通过交换明确的路由来达到全网互通,即是说他所获得的路由都是通过邻居发送过来的;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他不发送路由信息
RIP、OSPF、BGP”这三个动态路由协议在工作原理上的区别对比:
1、RIP协议
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路由信息协议:是在一个AS系统中使用地内部路由选择协议,是基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的协议。RIP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它们均基于经典的距离向量路由算法,最大跳数为15跳。
RIP的算法简单,但在路径较多时收敛速度慢,广播路由信息时占用的带宽资源较多,它适用于网络拓扑结构相对简单且数据链路故障率极低的小型网络中,在大型网络中,一般不使用RIP。
RIP使用UDP数据包更新路由信息。路由器每隔30s更新一次路由信息,如果在180s内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回应,则认为去往该路由器的路由不可用,该路由器不可到达。如果在240s后仍未收到该路由器的应答,则把有关该路由器的路由信息从路由表中删除。
2.OSPF协议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采用链路状态路由选择技术,开放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路由器互相发送直接相连的链路信息和它拥有的到其它路由器的链路信息。每个 OSPF 路由器维护相同自治系统拓扑结构的数据库。从这个数据库里,构造出最短路径树来计算出路由表。当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 OSPF 能迅速重新计算出路径,而只产生少量的路由协议流量。
3、BGP协议
BGP (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 )是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协议。BGP用于连接Internet。作为最新的外部网关协议,现有四个版本。
BGP 是唯一一个用来处理像因特网大小的网络协议,也是唯一能够妥善处理好不相关路由域间的多路连接协议。BGPv4是一种外部的路由协议。可认为是一种高级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RIP路由协议工作在那一层啊?是网络层还是应用层呢?
这是一个模糊的说法,这里说明一下:
1.RIP基于UDP,BGP基于TCP,OSPF和EIGRP基于IP。这些在TCP/IP协议栈中定义的路由协议用于发现和维护前往目的地的最短路径。你可以认为它们不属于网络层协议(注意,是用,based
on,而不是实现了,BGP用TCP,所以BGP是应用层的,TCP用IP,所以TCP是传输层的,OSPF用IP,所以OSPF更应该是归类到传输层里比较合理。与书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意思基本一致),但它们计算出来的路径最终为网络层提供服务。(在TCP/IP协议栈中,Routed
Protocol(eg. IP)工作在网络层,而Routing
Protocol(eg.BGP)工作在传输层或应用层,他们之间的关系为:Routing Protocol负责学习最佳路径,而Routed
Protocol根据最佳路径将来自上层的信息封装在IP包里传输。)
当然,你也要理解,TCP/IP的定义本来就比较模糊。另外一种为OSI提供服务的路由协议就不一样了,IS-IS。它直接封装在数据帧中,自然是一种网络层协议了。这也可以看出OSI的定义比TCP/IP严谨许多。
2.一个协议的实现需要依赖协议所在层次的下一层功能。简单的说,如果TCP需要依赖网际层协议IP,那么它就是传输层的协议。同理,如果RIP需要依赖传输层的UDP,那至少它应该是被定义在UDP之上的协议,但我认为它并不能算是应用层协议。举个例子,ICMP是网络层协议,但它需要依赖IP承载,那么ICMP是传输层协议吗?不够严谨的TCP/IP啊。
3.严格意义上说,根本就没有明确定义过这些协议的位置。学习这些协议关键是掌握它们在网络中的功能和如何应用它们。至于它们到底是哪一层的协议,你觉得重要吗?
4.如果一定在划分的话.单纯地从层次上讲的话,RIP,BGP应该在应用层,OSPF,EIGRP在传输层
了解这些路由器设置和无线网络的技巧和方法可以让您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您的手机和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