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源地址路由器
针对linux源地址路由器这个问题,本文将综合不同朋友对这个linux怎么带源地址ping的知识为大家一起来解答,希望能帮到大家
本文内容目录一览:
请教把Linux主机设置为路由器的问题
计算节点ping到服务器这块是可以的,ping到10.123.8.254的请求也能走到,只是10.123.8.254收到的echo包,源目的地址分别是192.168.0.x,10.123.8.254.网关并不知道192.168.0.x所以就没办法返回了。这里需要在10.123.8.29上做一个NAT
Linux根据源地址ip路由
该特性在Linux4.4版本引入,一个难以被大家发现的好处是,基于源地址路由,没有做地址转换,并不会在nf_conntrack中添加记录
它是对源IP和目标IP进行哈希处理(端口不参与哈希的计算)计算选路。配置的命令如下:
weight代表权重
linux为了确定网络层经过的路由器数目应用什么命令
Tracert为路由跟踪程序,用于确定本地主机到目标主机经过哪些路由结点。在Linux操作系统中,对应的命令为Traceroute,tracert为windows系统下的命令。Tracert是利用ICMP和TTL进行工作的。首先tracert会发出TTL值为1的ICMP数据报(包含40个字节,包括源地址、目标地址和发出的时间标签,一般会连续发3个包)。当到达路径上的第一个路由器时,路由器会将TTL值减1,此时TTL值变成0,该路由器会将此数据报丢弃,并返回一个超时回应数据报(包括数据报的源地址、内容和路由器的IP地址)。当
tracert收到该数据报时,它便获得了这个路径上的第一个路由器的地址。接着,tracert再发送另一个TTL为2的数据报,第一个路由器会将此数据报转发给第二个路由器,而第二个路由器收到数据报时,TTL为0。第二个路由器便会返回一个超时回应数据报,从而tracert便获得了第二个路由器的地址。Tracert每次发出数据报时便会将TTL加1(一般每次都是发3个数据报),来发现下一个路由器。这个动作一直重复,直到到达目的地或者确定目标主机不可到达为止。当数据报到达目的地后,目标主机并不返回超时回应数据报。Tracert在发送数据报时,会选择一个一般应用程序不会使用的号码(30000以上)来作为接收端口号,所以当到达目的地后,目标主机会返回一个ICMP port unreachable(端口不可达)的消息。当tracert收到这个消息后,就知道目的地已经到达了。
Tracert会提取ICMP的超时回应数据报中的IP地址并作主机名解析(用-d参数表示不解析主机名,解析主机名会耽误一些时间),然后将所经过的路由器的主机名及IP地址、数据报每次往返花费的时间显示出来。Tracert有一个固定的等待响应时间,如果这个时间过了,tracert就会输出“*”来表示某个设备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响应,然后tracert会将TTL值加1,继续进行检测。
通过tracert命令,我们便知道源地址到目的地址所经过的路径。虽然数据报传输时,经过的路径并不是每次都一样,但是大部分时间是一样的。在目标主机响应时,tracert会显示完整的经过的理由以及到每个路由所花费的时间。如果目标主机没有响应,tracert仍会尝试寻找所经过的路径。
B.Tracert结果的实际意义
网络不稳定时,可以看出具体哪些结点不稳定,以及不稳定的结点的上一个结点和下一个结点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由此即可大致判断出不稳定的网络结点在什么位
置。我们可以通过查询IP地址的网站如(查国外IP比较准)或者ip138.com(查国内IP比
较准)查询下相应结点的位置。
tracert命令参数说明
重点掌握-d参数即可,它表示不解析IP对应的主机名。
-d 指定不将IP解析到主机名,运行更快
-h maximum_hop 指定最大跃点数
Linux系统中traceroute命令使用详解
Linux系统中traceroute命令可以追踪到网络数据包的路由途径。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linux系统中traceroute命令使用详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Linux系统中traceroute命令使用详解
1.命令格式:
traceroute[参数] [主机]
2.命令功能:
traceroute 指令让你追踪网络数据包的路由途径,预设数据包大小是40 Bytes, 用户可另行设置。
具体参数格式:traceroute [-dFlnrvx] [-f存活数值] [-g网关][-i网络界面][-m存活数值][-p通信端口][-s来源地址][-t服务类型][-w超时秒数][主机名称或IP地址][数据包大小]
3.命令参数
-d使用socket 层级的排错功能
-f设置第一个检测数据包的存活数值TTL的大小
-F设置勿离段位 ----我也不知道啥是勿离段位,查了下没查到什么信息^^
-g设置来源路由网关,最多可设置8个
-i使用指定的网络界面送出数据包
-I使用ICMP回应取代UDP资料信息
-m设置检测数据包的最大存活数值TTL 的大小
-n直接使用IP地址而非主机名称
-p设置UDP传输协议的通信端口
-r忽略普通的routing table ,直接将数据包送到远端主机上
-s设置本地主机送出数据包的IP地址
-t设置检测数据包的TOS数值
-v详细显示指令的执行过程
-w设置等待远端主机回报的时间
-x开启或关闭数据包的正确性检验
linux系统中traceroute命令实例
实例1:traceroute 用法简单,最常用的用法
命令:traceroute
说明:
记录按序列号从1开始,每个记录就是一跳,每跳表示一个网关,我们看到每行有三个时间,单位是 ms,其实就是 -q 的默认参数。探测数据包向每个网关发送三个数据包后,网关响应后返回的时间;如果您用 traceroute -q 4 , 表示向每个网关发送4个数据包
有时我们 traceroute 一台主机时,会看到有一些行是以星号表示的。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防火墙封掉了 ICMP的返回信息,所以我们得不到什么相关的数据包返回数据。
有时我们在某一网关处延时比较长,有可能是某台网关比较阻塞,也可能是物理设备本身的原因,当然如果某台DNS出现问题时,不能解析主机名、域名时,也会有延时长的现象;您可以加 -n 参数来避免DNS 解析,以 IP格式 输出数据。
如果在局域网中的不同网段之间,我们可以通过 traceroute 来排查问题所在,是主机的问题还是网关的问题。如果我们通过远程来访问某台服务器遇到问题时,我们用到 traceroute 追踪数据包所经过的网关,提交 IDC 服务商,也有助于解决问题;但目前看来国内解决这样的问题是比较困难的,就是我们发现问题所在,IDC服务商也不可能帮助我们解决。
实例2:跳数设置
命令:
traceroute -m 10
实例3:只显示IP 地址,不查主机名DNS
命令:traceroute -n
实例4:探测包使用的基本UDP端口设置6888
命令:traceroute -p 6888
实例5:把探测包的个数设置为4个
命令:traceroute -q 4
实例6:绕过正常的路由表,直接发送到网络相连的主机
命令:traceroute -r
实例7:把对外发探测包的等待响应时间设置为3秒
命令:traceroute -w 3
补充:linux系统中traceroute 的工作原理
traceroute 程序的设计是利用 ICMP 及IP header 的TTL(time to live)栏位(field)。首先,traceroute 送出一个 TTL 是1 的IP datagram(每次送的的是3个 40字节的包,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和包发出的时间标签)到目的地,当路径上的第一个路由器(router)收到这个 datagram 时,它将TTL减少 1,此时,TTL变为0了,所以该路径会将次 datagram 丢掉,并送回一个 【ICMP time exceeded】消息,traceroute 收到这个消息后,便知道这个路由器存在于这个路径上,接着traceroute 再送出另一个 TTL为 2 的 datagram ,发现第二个路由器,然后一直重复执行这种操作,直到某个datagram 抵达目的地。
在traceroute 送出 UDP datagram 到目的地时,它所选择送达的 port number 是一个一般应用程序都不会用的号码,所以当此UDP datagram到达目的地后该主机会送回一个 ICMP port unreachable 的消息,而当traceroute 收到这个消息时,便知道目的地已经到达,所以 traceroute 在 server 端也就没有所谓的 daemon 程式。
traceroute 通过计算 ICMP TTL 到期消息设备的IP 地址并做域名解析。每次,traceroute 都打印出一系列数据,包括所经过的路由设备的域名及 IP 地址,三个包每次来回所花时间。
linux源地址路由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linux怎么带源地址ping、linux源地址路由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